老師的假期

螢幕快照 2018-09-25 下午04.57.16

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覺,以為學生放假=老師放假=老師不用工作。

大錯特錯,同行會懂的。例如山竹過後的週二停課,學校要求老師如常上班(8:00-4:30),對於這個安排我倒是沒什麼意見,至少學校沒有叫我們週一回校,而且沒有學生的工作天,真的從頭到尾埋首苦幹,改簿改文、備課、出工作紙、PPT⋯⋯雖然,除了改簿之外(簿在學校,沒帶回家)其他事情其實都可以在家工作,正如今天(中秋節翌日)還不是在家預備明天上課的事情?

然後,好多人話「你人工咁高,假期咁多⋯⋯」,以前聽到這些酸語或許會暗自生悶氣,但現在我會用好誠懇的語氣跟對方說:「不如你都轉行做老師啦,你講到做老師咁好。」神奇的效果是前一刻講到做老師好到「此工只應天上有」的人,這一刻突然會變成:「做老師咁辛苦,放咗工都要拎野返屋企做,又大壓力,Starbucks成日都見到啲老師坐幾個鐘改卷改文,我聽個做老師嘅朋友話放咗學留到好夜先走架⋯⋯」(明明前一刻你講緊我3:30學生放學之後就無野做,放好多假,好爽架喎)

假日在家工作中,突然有感而發⋯⋯

祝各位老師假期可以多多休息。

開會的意義

螢幕快照 2018-09-22 下午10.12.44

 

去年少了寫文,因為公司來了新上司,新人士新作風,加上個人進修等等,連打字都沒力氣。突然心血來潮,又想再次執筆(um…應該是執電腦打字?)

感覺上中國人同事較鐘情於開會,總是許多定期、不定期會議,反而外籍上司卻總是說減省會議。科組當然是中國人上司牽頭,但級主任、成長課都是跟外籍同事合作,也許性質不同,但卻感受到不同的開會文化。

外籍同事對於會議是越少越好,越短越好。可以電郵溝通的盡量不開會,即使是學校編定的開會時間,只要該談的事都處理好,就立即散會。

但中國人同事則不然,較著重正式的會議,無論談什麼都要在科組server有「會議紀錄」。部門每星期一都有早會,八點一到領導就唱名「XX還沒到」。全體科組會議總是要把議程塞得滿滿的,即使在指定時間早十分鐘完成所有議程,還是要在領導英名領導下東拉西扯到5點才能離開。各級同事每週的「共同備課節」必須開會,即使沒有要討論的內容,各同事仍要到「指定地方開會」,因為領導暗示了會巡查。

在忙於批改試卷、撰寫成績表評語等風頭火勢,學校仍是會編定恒常會議,即使會議內容沒有成績表緊急,卻仍要如期進行,不容許一絲彈性。

會議有它存在的必要性,但開會的意議不是在於共同商議,處理問題?但刻板的會議概念,卻成了擾民的措施⋯⋯